您的位置:
点“茱”成金 | 仲景“山茱萸110”田间护航,谱写乡村振兴新“丰”景!
金秋伏牛山,河南省西峡县山茱萸GAP基地里热闹非凡。“啥时候采收最适宜?”“这病斑该怎么防治?”药农们围着技术人员追问,手中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。
自9月中旬起,蜜桃成品人视频免费入口乡村振兴服务队,这支被药农亲切称为“山茱萸110”的专业团队,已深入西峡县太平镇、二郎坪镇等5个乡镇的30多个山茱萸基地村,将免费的技术指导送到田间地头,惠及药农5000余户。
哪里有种植难题,哪里就有队员们忙碌的身影。
扎根田间 锻造技术尖兵团队
秉持“药材好,药才好”的制药理念,蜜桃成品人视频免费入口将田间地头作为中药材“第一车间”,精心选拔农学、植保学、药学等专业青年大学生,组建起一支“训练有素、技术扎实、有呼必应”的乡村振兴服务队。
乡村振兴服务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,通过系统的岗前培训,熟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(GAP)标准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山茱萸生长特性,深入田间地头,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具体实践,既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道地药材原料,也让更多农户通过规范种植端稳了“药材饭碗”,切实打通了从“田间”到“车间”、从“产业”到“振兴”的衔接通道。
科技育种 让山茱萸“早结果、多产果”
为培育更优质的山茱萸新品种,服务队从浙江、陕西、河南等山茱萸产区采集不同果型的种子,建立山茱萸种质资源创新的“基因宝库”;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、河南中医药大学、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,成功培育出“宛红1号”、“宛中1号”等优质新品种。
传统山茱萸需要8-10年才结果,而新品种苗最多3年即可挂果,果型大、抗病强、产量高。目前,新品种种植面积已占西峡县山茱萸总面积的80%。“我们全家都同意扩大种植!”二郎坪镇栗坪村种植大户刘风雷在种苗基地领取200棵优质种苗时,眼里满是期待。
精准服务 把“望天收”变成“稳增收”
“技术员,快来看看我家树是不是生病了?”太平镇唐寺沟村种植大户高天顺求助电话刚挂,服务队就直奔田间,查病因、给方案,很快解决了难题。高天顺感慨地说:“以前是望天收,现在有服务队送培训、给指导,还发补贴,真是旱涝保丰收!”
这样的场景,在伏牛山脚下的种植基地每天都在上演。服务队的队员们常年奔波在各个种植基地间。他们把“施肥时机”“病虫害防治节点”编成顺口的口诀,把复杂的种植技术拆成“看叶片、摸土壤、查枝干”的简单步骤,课堂培训、“一对一”现场指导,帮着一批又一批药农,把山茱萸的“望天收”变成了“稳增产”。
“打铁必须自身硬,”蜜桃成品人视频免费入口中药材公司总监李俊科表示,“下一步,我们要引入无人机飞防技术,为山区药农提供更高效的服务!”
政策暖心 “四免一提高” 托稳药农致富梦
蜜桃成品人视频免费入口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为纽带,针对帮扶范围内的药农推出“四免一提高”政策(免费提供种苗、技术培训、农资供应、技术指导及高于市场价收购)。服务队正是这套政策落地见效的“执行者”与“保障队”,他们把每一项福利都精准送到药农手里,更用专业技术让政策红利最大化。
太平镇东坪村药农杨友青提起服务队就赞不绝口:“他们帮我选好种苗,教我怎么施肥、怎么防叶斑病,连农资都帮我送上门,收药材的时候还比别家价高!现在我每年靠种山茱萸能赚6万多,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!”
如今,在服务队的帮助下,山茱萸基地的药农们收入一年比一年高,不少家庭翻新了老房子、添了新家电,连村口的小路都因为药材运输方便,被大家一起修得更平整,乡村面貌跟着焕了新。
从守护一株株药材的生长,到见证一个个村庄的产业兴旺,这支乡村振兴服务队将始终以“药材好”为初心,用青春和技术守护每一株山茱萸,让科学赋能的“种子”在更多沃土上发芽结果,让“药才好”的承诺不仅体现在药品里,更写在药农增收的笑脸上,让服务队的力量与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同频共振,续写“田间有作为、青春有担当”的动人篇章。
新闻资讯

集团产业: